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26    次浏览
“在银行理财资金降杠杆之后,委外投资(银行理财资金委托其他机构投资)可能将是监管目标的下一站。规模的膨胀,市场的变幻,让该项业务风险也直线上升。原标题:万亿理财资金风险渐显银行委外投资或成监管重点来源: 中国经营报 记者:杨井鑫在银行理财资金降杠杆之后,委外投资(银行理财资金委托其他机构投资)可能将是监管目标的下一站。规模的膨胀,市场的变幻,让该项业务风险也直线上升。在理财资金规模扩张和资产荒的夹缝中,商业银行委外投资渐成释放压力的出口。然而,近期由于股市持续低迷、信用债风险上升以及监管降杠杆等措施,这项业务的风险正在积聚。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银行理财委外投资在去年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元,且增长呈现加速趋势。在股债两市风险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庞大的规模也难逃市场冲击。从市场看,该项业务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监管重点。曾经“双赢”在公募基金混迹近十年的姚鹏在年初离开了机构,邀上了两个合伙人做起了私募,事业上实现了“单飞”。凭借此前管理基金的业绩和手上的资源,他从地方城商行顺利地融了几亿元的资金做债券投资。“出来单干就是搏一次,在机构待了这么久也没有多少的上升空间了。”姚鹏认为。姚鹏表示,做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区别在于资金和投资都得一手办,私募基金通常是与银行合作,通过管理理财资金获利来实现利益分成,而银行则是一笔委外投资业务。“市场上一般是用业绩说话,拿着之前在机构管理的基金成绩单,包括投资思路、运作模式去和银行谈,毕竟银行也有需求。”姚鹏向记者透露:“这只私募基金只做固定收益投资,也就是投资债券。基金对银行不承诺投资收益,但是年化收益达到5%才会收取基金的管理费,否则私募是没有收入的。超出5%收益的部分,银行和基金五五分成。”“简单来说,银行可以说是和私募基金绑定在一起,虽然对银行资金不承诺保底,但是一旦亏损,可能再想从银行获得资金就非常难了。”姚鹏称,私募基金考验的就是能力和信誉,但是市场的风云变幻却令他“压力山大”。实际上,姚鹏与银行的合作仅仅是银行委外投资的一个例子。如今,不仅是城商行,国有大行和股份行都纷纷加入了委外投资行列。记者了解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委外投资对象更为严格,倾向于与公募基金和券商合作,其模式与私募基金类似。“委外投资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银行理财资金出口问题。对银行而言,就是一个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一家股份行零售部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等机构的投资较银行更专业,银行能够规避部分投资风险。 此外,该股份行零售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在和机构合作之后,能够通过提需求实现产品定制,这也加大了银行在其中的主导权。“公募基金发行定制基金已经比较普遍了,银行能够通过投资分红避税,而基金则能够取得规模优势。”姚鹏表示,对于机构而言,委外投资的管理费约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其实并不高。“1亿元的基金管理费多的也就20万元,但是超额收益每提高一个点就能获得50万元的利益分成,这差距还是很大的。”“赶上市场的好时候,做私募一年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遇到市场不好,可能就要考验投资能力了。”姚鹏说。风险隐现在大多数银行纷纷加入到委外投资行列中后,银行理财委外投资的规模就滚雪球般的迅速增大。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截至2015年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账面余额23.5万亿元,较2014年年底增加56.46%。根据估算,2015年银行全口径委外规模为16.69万亿元,其中理财委外规模5.17万亿元。“这个规模在今年上半年是继续增长的,且增速更快。”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表示,由于行业利润的下滑,银行面临转型需求,而一个方向就是从贷转投。“限于政策上的规定,银行不能直接对外投资,但是却能够委外进行投资。同时,在银行理财规模继续增长和此前市场行情不错的双重利好推动下,委外投资的利润也比较稳定和可观。”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该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市场上存在一种分化,即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与公募基金、大型券商的合作比较多,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则看中中小券商和私募基金。“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合作伙伴的门槛要求较高,业务理念求稳,收益上有一部分让利,所以选择的多是公募基金和大型券商。城商行和农商行因为资金的成本高,所以对收益更关注一些。”记者了解到,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在市场上对委外投资的年化收益要求约在4%~4.5%,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收益要求在5%~5.5%,高出接近一个百分点。另外,私募基金的操作更加地灵活。在做固定收益时,产品的杠杆可能会放得更大一些。“市场好的时候,银行委外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稳一些,也容易达到预期收益,但是市场很糟时,可能部分私募和券商就会有赌博心态了,毕竟存在收入压力。”姚鹏表示。事实上,由于近期市场上信用债频频违约,委外市场风险也随之提高。上海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个别的信用事件影响不大,但却是一个信号。“机构一旦踩雷,很可能就会损失惨重。从整个市场看,业内也担心集中爆发信用风险事件,进而传导为系统性风险。”该人士称,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低位,但是银行委外的资金仍然源源不断地流进,监管层担心这些资金会选择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产品进入债市加杠杆博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风险将会蔓延。据了解,在资管业的新版“八条底线”出台之后,监管对于银行优先级投资的杠杆做出了明确规定,杠杆比例不能超过1∶1,固定收益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产品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此外固收类产品的总杠杆比例不得超过140%。“杠杆的调整对委外投资收益将产生影响,此前放大收益率的做法受到了阻碍。但是,相比杠杆而言,市场环境的变化影响要更大一些,固定收益类业务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姚鹏表示,如今不考虑规模,重心还是会放在投资策略和标的的选择上。延伸阅读——银行委外模式藏风险来源:上海金融报近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对于理财资金、自营资金的委托管理业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专家指出,应警惕委外模式暗藏的风险。据悉,委外业务的起源于近年来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自营资金规模加速增长,但由于这些银行自身投资团队成长无法匹配,委托投资就成为一条重要的资产配置渠道。2015年,由于信用风险暴露叠加流动性充裕,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资产荒”袭来,股份制银行甚至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入了委外行列。据中信建投调研,银行委外业务的资金来源既有理财资金,也有自营资金,而且这两大资金供给方都需求旺盛。从理财资金的角度而言,中信建投分析师杨荣、张明指出了委外四方面的动力:其一,2015年理财收益率明显下行,3个月期产品平均收益率由年初的5.25%降至4.5%左右,降幅约为75个基点(小于年度降息幅度125个基点),仍维持在高位,并开始存在边际收益成本倒挂现象(AA级5年期城投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已低于4.5%);其二,边际收益成本倒挂现象的主要支撑力为存量高收益资产,加之期限错配导致滚动负债需求具有刚性,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理财收益率仍居高不下;其三,经济下行,信用风险暴露,政府鼓励债券等低成本直接融资方式,导致高成本融资需求萎缩;其四,理财在非标资产发行高峰(2013—2014年)配置的大量非标资产逐步到期。除政府外,高收益产品的主要融资需求方——房地产及周期类行业的投融资均陷入低迷。“综合而言,2016年的理财收益率将进一步下滑(预计幅度为75—100个基点),高收益资产的减少及到期对理财业务利差的挤压将更明显,理财对中(4.5%左右)、高(7%以上)收益率资产的追逐将更饥渴。2015年末,22万亿元的理财存量派生出的委外资金需求或已接近万亿元,2016年委外比例可能继续上升,结合理财规模增长,委外需求可能会达到2-3万亿元。”杨荣、张明指出。在理财资金和自营资金的比例分配上,杨荣、张明表示,大型银行委外业务以理财资金为主,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二者相当,地方性银行以自营资金为主。而考虑到银行体系配置资金总量及配置难度的加大,2016年或呈现委外业务整体供小于求的态势,约定收益率或下滑。“债券市场的收益率压缩空间虽已不大,但操作难度上升,券商等受托机构实现高收益甚至超额收益日益困难,权益市场的优先级设计会受重视,但监管层对2015年'股灾'期间银行资金穿透市场的风险记忆犹存,风控监管或保持较严格的口径,难以放出巨大的量,加之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容,所以委外业务结构上还是以债为主。”杨荣、张明表示,“从近期的政策方向来看,'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要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股债结合一方面成为管理层推动的融资新模式,另一方面在收益与风险的匹配上为市场提供了有吸引力的产品,在委外业务上可能会受到关注。”中金公司分析员张继强指出,委外模式是债市公认风险点之外的风险所在,“理财和银行自营大量将资金委外,试图将业绩压力转移。委外及投顾通过定制化服务确实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在这一过程中,杠杆和信用风险偏好其实往往得到了放大。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必须需要向风险要收益。一旦未来信用事件增多,不少产品的底层资产受损,业绩不达预期,会发生什么情况?会否引发流动性和波动风险,值得我们居安思危的思考和警惕。”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交流、合作、投稿等事项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bankziguan01,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添加请备注机构+姓名)。